家有二孩你脑中第一印象是啥样?
笑笑闹闹痛并快乐着?
家中每天都是一个新“废墟”……



而灵川的这个二孩家庭有点不一样,
这对小兄妹的故事让人心酸又感动。
5岁妹妹捐献骨髓救7岁哥哥,
为哥哥开启“新生”之路!

4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左右,记者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见到李先生。就在一个多小时前,李先生一家四口分成两队,儿子由妻子陪伴,进入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新建的移植仓——百级层流无菌病房,李先生则陪着女儿进入了血液内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中的捐献干细胞环节。

1
故事还要从这说起……
2012年,家住灵川县的李先生夫妇生下儿子小辉(化名)。不料,小辉5个月时被确诊为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当时我们都不敢相信,孩子会患上这么重的病。”李先生说,对于全家人而言,儿子患重病的消息,几乎是一个晴天霹雳,让全家人都陷入焦虑和担忧。
李先生夫妇听到医务专家介绍,对于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症,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即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如果新生一个孩子与小辉HLA配型成功的话,可以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小辉。
幸运的是,一年后,新生的小女儿和儿子的十个配型位点全相合。根据相关程序,李先生的女儿小爱一出生,工作人员马上采集好脐带血,就送往了该细胞资源库,进行干细胞的检测、制备等流程,存下了“救命”的种子。
李先生一家人靠务农为生,收入原本不多。7年来,为了帮助小辉治疗,家里前前后后花费约20万元。不过,尽管如此,为儿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事,并没有因此放弃。

2
珍贵的脐带血派上用场
4月27日,中源协和(云南)细胞资源库的工作人员用“便携式液氮罐”,把小爱冻存了近6年的脐带血带,从云南带到了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4月28日上午,工作人员把小爱的脐带血从“便携式液氮罐”中取出,并快速放入恒温水浴箱中复苏。随后,小爱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被顺利地回输到小辉体内,整个回输过程顺利,未出现不良反应,为他点燃了新生的希望。

3
为了救哥哥,再痛也不怕
虽然有了小爱提供的脐带血,但是为了避免移植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造血干细胞不足的问题,医务人员为小辉进行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输入的过程中,小爱被送入了血液内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中的造血干细胞捐献环节。
对于成人来说,面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的大事,尚且有些犹豫、害怕,何况是对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
李先生告诉记者,从3天前来到医院进行相关的术前准备至今,女儿从来没有说过“害怕”二字。“这并不是代表她真的不害怕,而是这个孩子太懂事,太乖巧了。”他说,这几年来,哥哥小辉总是在不断的接受治疗,女儿把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平时,女儿也总是让着哥哥,“不管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她总是把哥哥放在第一位。”这一次,知道哥哥要进行一个大手术,需要女儿的帮助,女儿总是说“为了救哥哥,再痛也不怕”。
“这孩子真的很不错,脸上看得出是有些害怕的,但是没有哭闹。”上午11点左右,捐献造血干细胞完毕的小爱被医务人员推出了手术室,医务人员对小爱的表现连声称赞。
看到女儿出来,李先生急忙走到医务推车旁询问孩子的“刚才痛不痛”。小爱睁着大眼睛看着父亲,没有说痛,乖巧的样子让人心疼。
得知捐献过程一切顺利,李先生脸上的愁色顿时消减很多。他说,女儿知道哥哥要进行移植手术,她央求大人给哥哥购买了许愿瓶,“她说要为哥哥许个愿望,祝愿哥哥早日康复”。

据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董敏介绍,此次移植,采用了该院新启用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区,是桂林市唯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区。两个孩子手术都很顺利,标志着桂林市首例重型β型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
接下来,医生还会对小辉进行相关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