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广西天等“各路英才兴三农”行动助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本文来源于网络,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我们删除。
新闻网广西新闻1月21日电 (农世繁 赵标)“感谢科技特派团的教授们的帮助和指导,我家的红薯获得了全区的金奖。”日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连加村红薯种植大户许飞莲向媒体分享了自家红薯在2024年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中斩获金奖的喜悦。得益于科技特派团及各类本土人才的助力,上映乡今年红薯喜获丰收,不仅为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近年来,天等县紧紧围绕“土特产”产业发展需求,实施“各路英才兴三农”行动,为产业发展引人才、留人才、育人才、送人才,助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
涵养“引留”生态,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天等县小山乡小山村党委书记覃国勤说,乡村产业人才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人才留不住、引不回等难题,天等县建立乡土人才库,对在库的330多名人才实行动态跟踪服务,通过邀约人才返乡领办村级集体经济项目等方式,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创业,共享发展成果。同时积极实施高校毕业生“留人计划”,深入高校给毕业生送就业政策、就业岗位、就业服务,靶向招录100多名农业、电商等领域相关专业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服务产业发展。
“老乡资源”是推动产业发展值得依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天等县深入实施“归雁计划”,以场地水电优惠、创业扶持优惠等方式支持返乡农民工等群体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和参与者。同时,充分发挥驻外流动党支部作用,多形式引导流动党员返乡创办集体经济食品加工厂、制衣厂等,延伸产品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
此外,该县还积极引进北京德清源公司、吉林澎派集团等龙头企业驻地联合经营集体经济项目,切实把企业人才优势转化为管理和发展优势,健全龙头企业与村集体、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提升产品品质,促进产销对接,带动群众增收。
深耕“内育”沃土,激活自主培养“动力源”
村干部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领头雁”,村干部的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乡村振兴大局。天等县坚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全覆盖组织村“两委”干部赴广东省江门市、清远市等先进地区开展产业发展有关培训,并邀请高校专家学者赴天等为村“两委”干部授课,授课内容涵盖做精特色产业、打造县域品牌等实用课程,进一步提升村“两委”班子带动发展能力。
天等县坚持围绕产业办培训、传授技术强自身的思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统筹用好各乡(镇)、部门培训资源,深入开展特色种养技术技能方面培训70多场,培训乡村振兴人才5000多人次,并选派40多名产业致富带头人、待业大学毕业生参加青年农场主和农业经理人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产业发展储备更多本土人才。
作为农业大县,天等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大、种类多。该县紧密结合肉牛产业发展需要,建立秸秆收储、加工、销售社会化服务机制,将20多名养牛能人培养成为“职业经理人”和“职业收草人”,采取“村集体+经理人+农户”的合作方式,运营甘蔗尾叶处理项目,直达田间收购农户秸秆,为全县肉牛提供充足的饲草,帮助农民直接将废弃秸秆在田间变现。
该县还积极为本土电子商务人才搭建发展载体,成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引入广西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讲师资源,开展电商普惠培训、新媒体专业人才培训,培训本土电商人才4000多人次。同时,组织本土电商人才组建销售团队,开设助农直播间,线上线下帮助村集体、农户销售红薯、桂花梨、指天椒等农特产品130万多斤,有效破解农产品销路难题。
畅通“下派”渠道,点燃助推发展“强引擎”
“我们坚持组织引领、干部下沉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党员干部落到产业链上,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天等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为推动产业链党建与产业协调发展,天等县择优选派125名党建指导员下沉村(社区)指导产业链党建工作,牵头整合链上各方人员、资金、资源、政策等,推动组建牛产业链党建链党委等特色产业链党组织,打通组织、企业、人才之间的壁垒,帮助解决项目申报、市场开拓等方面问题200余件。
天等县以驻村帮扶为契机,立足各村(社区)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选派60多名懂经济、懂产业、懂农业的干部到村(社区)驻村帮扶,带领党员群众摸索产业发展思路,协助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在发展现有村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八角、蚕桑等产业,助力打造“一县多品”产业格局。充分发挥后盾单位党组织政策、技术、资源优势,引导全县后盾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联建共建,推动后盾单位党员干部到包联村开展产业发展座谈、研讨、宣传活动,帮助解决产业发展实际困难120多个,带动群众更加关注、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产业发展。
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加充足的科技力量。天等县狠抓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契机,引导帮扶专家组建梨、水稻、肉牛、生猪等产业指导组,常态化下沉田间地头“一对一”指导果农、养殖户进行田间管理,开展蔬果病虫害防治、饲养管理等实操培训,扶持带动村集体建立梨果试验示范基地、砂梨示范园、富硒米试验田等特色产业种养基地5个,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聚焦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从要素保障、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方面为产业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切实以高质量人才保障‘服务链’,构筑高质量发展‘产业链’。”天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何祖鹏表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