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汽车圈掌门人 关于麒麟,最让人吐槽的是郑和下西洋时,从非洲带回来一只“麒麟”。由于麒麟是中国古代的神兽、仁兽,所谓“麒麟现世,必有祥瑞”,因此“麒麟”靠岸之后,引起明朝人疯狂围观,竞相观看,一时万人空巷,明朝翰林学士沈度还特地画了一幅画,即《瑞应麒麟图》(见下图,局部)。
根据沈度的画像,500多年之后,人们惊讶的发现郑和带回来的麒麟,实际上就是一只长颈鹿,于是人们内心深处只能鄙视郑和、朱棣等土老帽,竟然将非洲稀松常见的长颈鹿当成了中国上古神兽麒麟。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广西出土了一件战国麒麟尊,考古发现却令人不解,难道历史上的神兽麒麟其实就是长颈鹿?
1991年,广西贺州市沙田镇的一位农民陈盘松,为了驱逐一只糟蹋庄稼的狐狸,与村民无意之中踏入一座岩洞之中,结果狐狸没找到,却在洞内发现青铜鼓、青铜箕形器等一堆青铜器。后经清理鉴定,这是一座战国文官墓,出土的33件文物,全部都是二级以上的珍贵文物。
其中,有一件青铜酒器非常独特:高53.7厘米,宽23.5厘米,长50厘米,重21.5千克,肚腹滚园, 一幅福态,四腿盘骨俱健,极富动感,身上刻满了一种叫“夔”的纹饰,十分华丽;背上盘着一条龙,尾上刻附着一只凤,凤好奇地昂着头,踮着脚,注视着前面的龙,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古代艺术品(见下图)。
那么,这件胖乎乎的青铜酒器外形到底是什么呢?学者考证确认:就是传说中的麒麟,尽管严重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判断原因很简单,因为中国古代三大神兽是麒麟、龙和凤,而这件青铜器符合“三兽合一,神中之神”的战国习俗,所以这件青铜器被称为“麒麟尊”。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广西属于百越地区,直到秦始皇南征百越,才将广西正式纳入版图,但广西却出土大量中原风格青铜器,证实秦始皇之前,广西与中原地区就有了紧密联系,甚至楚国已经派人管理这些地区了。
客观的说,广西贺州麒麟尊,着实颠覆我们对麒麟的认知,因为它看起来富态十足,气质温和憨厚,一点都不够霸气。然而,麒麟尊却非常符合史书记载的气质。
《公羊春秋》中,记载了鲁哀公“西狩获麟”之事,对此孔子为此落泪,并表示“吾道穷矣”。孔子曾写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不久孔子去世。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可见,在孔子眼里,麒麟绝非普通动物,而是代表王道的仁兽。但代表王道的仁兽却被鲁哀公射杀,自然会让孔子伤心难过,认为仁道已被诸侯肆意践踏。不过,根据史书这一记载可见,贺州麒麟尊,看起来比较符合孔子心中麒麟的形象和气质。
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在打猎时,在雍地捕获了一只“麒麟”,看似是一头牛,但是头上却长有一只独角。汉武帝认为这就是麒麟,所谓“天降瑞兽”,上天对他的认可,所以将年号改为“元狩”,还写下一首《白麟之歌》表达喜悦之情。但汉武帝捕获的是不是麒麟,从汉代麒麟刻画中可见(见上图),虽然无法从中得到太多细节,但是从大概形象来看,是明显的植食性动物,似鹿,与我们熟知的麒麟差距甚大。
“西狩获麟”和汉武帝捕获麒麟,都透露了另外一条重要信息:麒麟不是神兽,而是可以被捉到射杀捕获的。因此,我们就不难想到,麒麟是真实存在过的,只是到了春秋时代已经越来越稀少,濒临灭绝,完全无法靠自身传承下去了,最迟可能在西汉之际彻底灭绝,给后世留下了神化和想象空间。
总之,汉朝之前麒麟最初形象比较温和,与霸气没有一毛钱关系。那么,麒麟何以变成如今我们熟知的形象?原来,东汉时佛教传入,许多古印度艺术造型也随之传入,麒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霸气猛兽形态,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如今麒麟的基本造型,至于带有龙特征的麒麟,是在元朝正式成型。
因此,西汉之前的麒麟,应该就类似于贺州麒麟尊形象,甚至贺州麒麟尊就是真实麒麟的写照。如果是这样,那么麒麟到底是什么生物呢?
学者在研究古生物时,发现一种奇怪的生物,即萨摩麟。如今,在广州博物馆里,就陈列着一个萨摩麟的头骨化石(见下图,头部与麒麟尊非常相似)。
所谓萨摩麟,身高估算至少有三米,体长则在四米左右,与牛和羊相似,食草性动物,已经灭绝。更为重要的是,有人认为萨摩麟是现代两种长颈鹿的祖先,还有一种说法是,萨摩麟只是长颈鹿家族的一个旁支。但有一点毫无争议,萨摩麟是一种长颈鹿科的动物,属于古长颈鹿。
鲁哀公和汉武帝获得的是不是萨摩麟,如今无法肯定,但根据史书种种描述和贺州麒麟尊形象来看,麒麟应该与萨摩麟高度相关,或者是其他鹿种变异产生的生物。
如果这一结论成立,那么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被我们鄙视的“麒麟”,却反而衬托了我们浅薄无知,因为麒麟很可能就是长颈鹿的一种。学者考证认为,当时非洲人对麒麟的称呼,读音类似麒麟,所以郑和才将之带了回来。但笔者认为,郑和船队里不缺博古通今之人,朱棣也非莽夫一个,他们将温和的长颈鹿认为麒麟,应该是了解麒麟的真面貌,否则郑和岂非犯下欺君之罪! |